口味禁令不降反升,導致青少年的吸煙率翻倍直升
Dec 02,2024 | 氣霧領域 - 凱旋門國際有限公司
近期發表在科學期刊《成癮》上的一項研究引發廣泛關注。報告分析了2007年至2018年間英國年輕人的數據,發現儘管電子煙的使用率有所上升,但並未導致青少年吸菸率增加。這項發現否定了所謂的電子煙會引發捲菸使用的「門戶效應」假設。
圖片來源:研究報告發表在科學雜志《成應》
研究人員發現,2013年開始,英國16-17歲的年輕人電子煙使用率始終穩定在5%而在同一時期,這一年齡層的吸菸率從2013年的30%下降到2018年的25%。並且在英國政府向菸民推廣電子煙作為戒菸工具以後,英國每年有5萬煙民成功戒菸。
報告指出,許多國家受到「門戶效應」假設的影響,紛紛推出嚴格的電子煙監管政策。例如,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(FDA)因擔憂這項效應而實施了電子煙口味禁令。但電子煙是否存在捲菸的門戶效應,仍有待論證。
報告作者Lion Shahab教授表示:「已有大量研究證明了電子煙在減害和幫助戒菸方面的潛力。本研究進一步明確了電子煙不會引發青少年吸煙的'門戶效應',這為各國政府制定科學、合理的電子煙監管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據。
況且,還有前車之鑒:美國電子煙口味禁令導致青少年的吸煙率不降反升,也用實踐來證實,口味禁令并不是明確的選擇。禁令的實施,使得電子煙黑市交易和走私不斷擴大,數據也證實麻薩諸塞州的電子煙口味禁令是失敗的
注:馬薩諸塞州走私電子煙的報道
毫不意外,口味禁令實施后,18嵗以下的高中生吸煙比例是其他地區學生的兩倍,耶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阿比蓋爾‧弗萊德曼認為,口味禁令雖然限制了青少年購買電子煙,但並未從根本上消除他們吸菸的動機。尤其是那些已經吸菸的青少年,在禁令的影響下,電子煙無法購買可能會被迫轉而重新使用傳統捲菸。
圖示:口味禁令旨在限制青少年接觸電子煙,卻最終導致青少年吸菸率上升
這項政策的失敗的根源,是因爲政府并未理清青少年使用電子煙的真正原因。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(CDC)在《2019年全國青少年菸草調查》中指出,好奇心是驅使青少年嘗試電子煙的主要原因。與其透過限制口味來規避問題,不如專注於減少青少年因「一時好奇」而接觸電子煙的機會,這才是預防青少年使用電子煙的更有效途徑。
口味禁令是一種不夠明智的「一刀切」政策,不僅未能有效阻止未成年人接觸電子煙,反而可能導致黑市和走私等非法交易的滋生,甚至吸煙率反彈。在電子煙口味的管理上,政策制定者應採取更合理的監管措施,既能防止未成年人接觸電子煙,又能滿足成年人的戒菸需求。
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tobaccochina.com/html/news/gjsy/618274.shtml